9月真的有不少大事在等着我们财惠赚,先是全民社保、消费贷贴息,现在又有租房备案也要来了。
最近国务院发布《住房租赁条例》,自9月15日开始正式实施,要求全国房东完成房屋租赁备案:
出租人应当按照规定,通过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等方式将住房租赁合同向租赁住房所在地房产管理部门备案。房产管理部门应当提高住房租赁合同备案服务水平,不得就住房租赁合同备案收取任何费用。
出租人未办理住房租赁合同备案的,承租人可以办理备案。
房东不备案,租客也可以去备案。看出来没,正是“备案”这两个字让房东们急了。
其实,租房子一直是可以交税的。但是,过去这十几年来,交税的人少之又少。因为在租房市场中,房屋租赁主要靠的是房东和租客的自主协商,压根不需要官方的公证。
现在月租金10万元以内的住房,增值税、印花税、教育费等税费都是免征的,主要是交两个税,一个是房产税,一个是个人所得税。
房产税的法定税率是4%,现在多地都是减半征收,即2%。个人所得税,税率是10%,但是很多地方都是按照0.5%的税率核定征收财惠赚,就是没有扣除成本。
那么假设月租金是5000元,一年6万元,那么就需要缴1500元的税。
现在个税的税率是相当低的,但以后可不好说了,如果按照正常10%来征税的话,房租收入的个税是这样:
月租金≤4000元:(租金-800)x10%月租金>4000元:租金x80%x10%
这里面可以扣除一个房屋修缮的成本。
那么假设还是5000元的租金,一年6万元,就需要缴纳6000元的税费了。相当于一个月的租金。
时代变了。财政压力山大,金税系统越来越“聪明”,大数据一拉,谁家几套房、租了多久、收了多少,清清楚楚。
于是,堵漏洞的镰刀财惠赚,终于挥向了这个长期被忽略的“灰色红利”——房东税,正式登场。
按ai测算,全国个人房东每年租金收入约1.5万亿,若全面征税,保守估计能带来超2000亿财政收入。
2000亿什么概念?够建十条地铁线,够发五年全民生育补贴。在财政“过紧日子”的当下,这笔钱,不征白不征。
那怎么征?以月收40万租金为例,增值税、房产税、个税、附加税加起来近5.5万,税负超过10%。不少房东直呼“肉疼”。可问题是,税从来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转移——最终,大概率由租客买单。
这就是典型的“成本传导”。房东不想亏钱 → 租客被迫多掏钱 → 打工人的生活成本上升。
你可能会说,那我搬到更远的地方呗?但通勤时间变长、生活便利度下降,还是自己买单。
不过今年的租房市场,真的很冷。今年上半年,全国的租金市场是下跌的 。
为什么?因为经济下行,大家的收入预期都在降低。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要么选择了“消费降级”,搬到更远、更便宜的地方;要么干脆就离开了大城市。需求端在萎缩,而供给端(房源)却没有减少。在这种“供大于求”的市场里,房东们,其实已经失去了“议价权”。
你敢涨租,你的租客就敢退租,因为他有的是更便宜的选择。最终,你为了把房子租出去,可能不得不接受更低的价格。
所以,这笔税,最终很可能不是一场简单的“转嫁”,而是一场房东与租客之间的“拔河比赛”。最终,双方会根据市场的真实供需情况,共同承担这部分成本。但在眼下这个阶段,房东们,可能要承担得更多。
感受得到,这几年,政府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刺激内需,要给银行消费贷贴息;鼓励生育,要给育儿、上幼儿园发补贴 。
但另一边,传统的收入来源,特别是“土地财政”,却日渐枯竭。
一边是支出不断上涨,一边是收入持续下降。巨大的剪刀差,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弥补。
于是,那个一直处于“灰色地带”、体量巨大的房屋租赁市场,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视野。
从这个角度看,对租房进行备案和征税,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这是国家在“存量时代”,对自己“家底”的一次系统性梳理。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的、对存量财富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政策出台。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那个可以“闷声发大财”的时代,可能真的要结束了。我们每个人的每一笔收入、每一项资产,都将变得越来越透明。
翔云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